一场疫情让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进程意外地提前加速,也使得面向企业级市场的产品获得了快速扩张和进化的机会。
12月23日,企业微信2020年度大会在广州举行。回顾这一年,企业微信一共发布了27个版本,迭代了1128项功能。而就在大会前一天,企业微信进行了最新一次更新:客户群人数上限提升至500人,并支持发放客户群红包。除此之外,产品在离职、在职继承和互通开放能力也做了进一步优化。
经过了三年To B方向的打磨后,今年是企业微信产品上线的第四年,产品也开始更多地面向C端。
用户增长,“企航计划”公布
2020上半年大规模远程办公的现状,使得企业微信用户规模的增长明显,而这也成为其在今年更多针对C端做出产品更新和迭代的基础。
目前,使用企业微信的企业服务人员已经达到1300万人。其中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医疗和教育行业是其中的主要人群,医护人员和教师的使用人数分别占到400万和500万人。
腾讯微信事业群副总裁黄铁鸣进一步透露,企业微信的活跃用户数目前已经超过了1.3亿人。而通过企业微信得到服务和连接的微信用户数量已经到达4亿人,此外企业微信上已有的真实企业与组织数目前已经超过550万。
上述数据相比起去年都有了成倍的增长。
而这些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的行业仍有更大的潜力可待挖掘,企业微信顺水推舟地在大会上公布了名为“企航计划”的12亿资金扶持方案,聚焦在教育和政务行业,以及在疫情中潜力逐渐凸显的中小企业群体。
以教育行业为例,企业微信生态合作总经理李致峰表示平台为教育行业专门开放了批量操作接口,服务商可以同时给几百上千所学校批量开通企业微信,并完成认证,服务商可以通过这些接口更高效地服务于教育局和学校。
除了基础的联通方案,企业微信也同时开放了更丰富的接口能力。核心的家校互联和局校互联能力的开放,让教育行业的服务商伙伴可以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快速的定制和部署。
利用这些互联接口,服务商可以读写家校通讯录和局校通讯录,批量导入、维护老师和家长的数据;也可以为老师开发更多的班级群教学应用,或者为教育局开发各种教务管理应用,以此提升教学教务工作的效率。
大量的开放接口同样会在政务行业以及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中发挥作用。企业微信合作运营总经理李致峰透露,“企航计划”在教育、政务以及中小企业的扶持资金分配分别为6亿、4亿和2亿人民币。
企业微信在客户群上的扩容也在适应用户规模剧增带来的变化。
客户群人数从疫情前3.0版本的100人,到疫情期间的200人,再到目前的500人上限,目前已经与微信群成员上限统一。而这也对群管理和服务效率带来更多变数。为此企业微信此次也更新了群管理功能。包括防骚扰、防广告、黑名单等功能,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管理客户群。
除此之外,离职和在职继承功能也有更新。在企业对员工业务进行重新分配后,企业微信上的客户可以自动继承,而客户侧则不会被打扰;除离职场景外,当在职员工的工作出现调整时,企业可以使用在职继承的功能,把在职员工的客户、客户群分配给其他员工继续提供服务,避免客户流失。
专注做底层链接
相比钉钉等同类型产品,企业微信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背后已经互联的12亿微信用户。如果说外界对于微信系产品“克制”的印象在今年两者的频繁更新中被打破,至少企业微信目前的更新步伐仍然有意地落后于用户规模的增长幅度。客户群500人的上限以及每天只能发一条朋友圈的限度在企业级的背景下显得过于拘束。
李致峰表示这是有意为之,“这样是为了避免企业微信里营销氛围的变重,限制发朋友圈的次数,是希望用户尽量把有价值的东西传递出去,也更少地打扰到用户”。
他在采访中表示,企业微信是一个双向关系链,客户是企业的私域流量,不是平台的私域流量。而符合企业微信一直在传递的“致力于做底层链接”的理念。
“我们想做的是用高频带动低频。通讯产品就是一个高频产品,它同时是个很底层的东西,以沟通为主,有着高打开率。以此为基础再去搭载更多的工作入口。除此之外,我们不推崇越界去做其他合作伙伴做的东西。”
这意味着企业微信留给了企业更多个性化的空间。
在最新的更新中,开放接口从390个增加到540个,这让开发者有更大的自由度为企业定制对外服务的解决方案。
同时企业微信也应对企业内部办公与协作效率开放了大量接口。开发者通过已有接口就可以在企业的应用场景中使用文档、网盘和审批功能,免去重复的开发内耗。
从连接第三方开放产品的角度来说,企业微信在某种程度上与致力于“Everything in one place”的Slack有相似的地方。而在企业微信可以直接搜索个人微信号后,其背后巨大的私欲流量被打通,这样的沟通优势是其他任何类似产品都不具备的。
马化腾曾表示“SaaS是产业互联网的趋势,开放的SaaS生态复合发展规律”。先行者Slack已经从2014年出上线时的2.5亿美股估值成长到了如今近250亿美元的市值。
企业微信的未来也有着更广的想象空间。
内容出处:,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文章链接:http://www.yixao.com/tech/1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