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思维”到“结构化思维”的转变

互联网思维过于虚化、过于神话,却又无法给希望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以具体的方法论和策略,反而容易误导其进行各种生搬硬套或者东施效颦的方法论中。所以,企业家更愿意提倡“结构化思维”。

到底有没有一种思维方式,叫“互联网思维”?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的创始人。在百度的一次大型活动上,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这个概念的首次提出中,并没有任何稍微具象的描述,到底什么属于互联网思维。后来,雷军把互联网思维提炼成四个概念:专注、极致、口碑、快。但这样的解释貌似更让人看不清了。

相对而言,否定互联网思维的言论,更有说服力一些。的确,互联网思维过于虚化、过于神话,却又无法给希望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以具体的方法论和策略,反而容易误导其进行各种生搬硬套或者东施效颦的方法论中。所以,企业家更愿意提倡“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才是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思维方法,也是能帮助传统企业破冰、破局的方法论。

互联网思维vs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从而取得高绩效的思维。如果说这个标准定义仍显得很空洞和让人无从下手的话,那么不妨形象化的解释一下结构化思维。

甲和乙描述了一下自己的企业现状。甲的描述很感性,从一个信息点到另一个举例,从一个故事到另一个细节,很生动,信息量也很大。听完之后,如果乙不具备结构化思维的能力,那么他最理想的状况是:听懂,且被甲的描述所感染,能部分重述甲的重点。如果乙具备结构化思维的能力,那么他其实根本不是在“听”甲描述,而是在“重构”甲的描述,一边听,乙会一边把甲描述的信息碎片、案例、细节和故事系统化、条理化地放置在自己脑海中的框架里,这个框架是自己一整套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所得。当甲描述完之后,乙接收到和改造后的信息,已经和甲的平铺直叙完全不同,因为已经经过了结构化的处理。于是乙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抓住要点、痛点,乃至立即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思路。这个过程中,有四个关键步骤—识别、对应、结构、表达。因为有了“对应”和“结构”,就从纯线性的接收,变成了非线性的“再造”,这就是结构化思维的精髓。

结构化思维的框架,是需要相当多的实战经验和行业知识积累的。只有最小颗粒度地把每一个动作切分清楚,才可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本源,进而该扔掉哪些过时的环节、该补进哪些原来没有的环节、该替换或升级哪些已经跟不上时代的环节,才会一清二楚,进而经过重新结构后的一条产业链,才会应运而生。一个金字塔形状的框架结构,加上一个最小颗粒度的切片方法,就是结构化思维的精髓。

内容出处:,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文章链接:http://www.yixao.com/customer/25117.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