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七大在总结五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因此,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 始终坚持把信息化放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关键位置,始终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动工业化以至全社会在高起点上又好又快地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类社会开始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产生了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管理,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信息产业已成为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信息化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发达国家一般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双重任务。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近年来信息化发展也很快,我国完全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综合有利条件,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和全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和世界信息化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来的。几年来,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成为加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工业领域的运用,快速、全面、深远地影响和改变了工业领域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市场流通等方面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增强了科技含量、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益,总体上提高了我国工业技术的水平。信息化推动下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得以加速前进。
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主要是对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提高,基础网络建设还有待加快,信息产业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还有待突破,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
为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2008年国务院专门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省(区、市)也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组建了相应主管部门,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外需情况下,更要抓住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信息化放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关键位置,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其他各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