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设备今后将无处不在
2016年伊始,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新兴科技的各种创新与新模式,已经向我们扑面而来。新媒体的发展进入3.0阶段,共享经济逐渐成为生活常态,人工智能也已经彻底脱离科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在这样一个大变局时代,谈论当下已略显乏味,我们何不谈谈未来?未来的媒体“长什么样”?人工智能将如何挑战社会管理?下一个“杀手级”的新科技是什么?
对此,思客特别推出系列未来报道,关注互联网与新科技带来的社会变革。本期让我们看看在科技圈及商界精英们眼中,未来科技、媒体等领域的趋势将如何演绎?下一程的机会和风险在哪里?
关于媒体大势
媒体处于变革的前夜,新媒体的未来已能预见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
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出现后,媒体业也许正处于这样变革的时刻:一方面硝烟弥漫、瓦砾遍地,另一方面,新媒体的美好未来也正在即将到来。所以我对未来媒体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点,内容市场需求空前旺盛。相比文字内容,富媒体内容,特别是视频正受到用户的更多欢迎。所以我建议大家多多尝试做视频内容。
第二点,创作与分发分离。媒体专注于内容创作,将分发交给几个主要平台去做,已经是大势所趋。在国外,这些平台有Facebook、twitter、Apple,YouTube、甚至Snapchat。在国内,公认的是“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和今日头条客户端。
第三点,信息过滤的权力让度。一种是把权力让度给社交关系,让每个人推荐自己喜欢的内容给朋友,大家一起来干编辑的工作,同时也消费朋友推荐的内容;第二种是把权力让度给大数据,让数据来识别你的喜好,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新技术会更多的被国媒采用
——新媒体观察者魏武挥
未来有三种新东西可能被纳入视野:4R(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CR影像现实、MR混合现实)、无人机和机器人写作。
机器人写作在2015年已见端倪,2016年,有更多的国媒会采用机器人写作。至于无人机高空拍摄,360度视频建构各种R,都是国媒会考虑的方向,尤其是央媒以及一线的广电集团。
AT “倒整合”的步伐加快
对于很多媒体来说,阿里巴巴是重要的金主:投资人。尤其是很多国有媒体。 在2016年,阿里系可能也会考虑更多的对其它垂直领域的新媒体投资,比如,阿里文化。
阿里对媒体的投资,主要有两个出发点:公关需求,以及流量需求。阿里的电商平台对流量长久以来保持一种饥渴。不过,阿里也有探求媒体新模式的意图。比如以蚂蚁金服为主体的对36氪的投资。
腾讯同样会在媒体领域进行投资,但与阿里所不同的是,它更看重一些新兴的带有关系链式的有平台气质的媒体。比如2015年腾讯投资了知乎——这是一个带有一定意义上社交关系链的UGC平台。
新锐媒体踏入社群经济、粉丝经济
新锐媒体会考虑这样一种方式:用内容吸引注意力,用注意力去其它领域变现,而不是广告。这就是所谓的将媒体当手段而不是目的。也正因为此,新锐媒体大部分都是走垂直细分路线的——至少起步是这样的。
同样是科技媒体,36氪转道众筹投融资做交易平台。
另外一个科技媒体钛媒体,也在多种道路上做探索。一路是在智能硬件领域和投资公司合作,进行类似孵化、投顾、深调等业务的展开。一路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进行深耕,运作金融社区平台。钛媒体甚至开设了钛妹科幻频道,在聚集科幻内容后,向影视业做一定意义上的努力。
一条,2015年现象级的公众帐号,正在探索电商业务。大量的媒体都在踏入这个领域,包括所谓的社群经济、粉丝经济。
关于人工智能
未来是万物智能、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
未来智能终端将朝着这两个方向发展,这也是我们今后十年所奋斗的方向。第一个方向,智能终端将从今天非常有限种类的设备,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电视等等,扩展到我们的各种设备,可以说将是无处不在,空调、加湿器、空气净化器、摄像头、汽车等等,都将具备这些网络连接的智能功能。
未来智能终端发展的第二个方向,具有云大脑的智能终端设备将会实现。它能够充分的调用、组织、管理好我们上面所说的互联的智能万物,同时,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借助云大脑,通过后台大数据的分析,更加主动的来为我们提供更加周到的、贴切的、及时的服务。
关于创新
中国未来的创新有两大障碍
——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第一语言障碍,我们中国人要花比别人多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在别人看来“天生就会”的东西,这耗掉我们很多时间。与此相关的就是文化,一直到今天,在中国的这些企业大多数的工作语言还都是中文,这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来到中国的话,他们其实很难在这里舒服、长期地待下去,因为语言不通。
第二文化包容性较弱,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你让他去硅谷他愿意,他觉得那是全球创新中心而且可以说英语,大家说同样的语言。但在中国,整体的文化和环境还是让大家很难产生包容性、很难吸引全球优秀人才进入其中。
抓住创新的优势:试错和市场
中国在创新上有优势,有别人不具备的东西,尤其是过去接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之所以有这么长时间、持续的高增长,我觉得跟先行先试的理念相关。很多东西在没有想清楚之前,我们这样的一个环境,我们这样的一个文化,是允许你去进行尝试和试错的,这使得很多创新在中国能够有更多试错的机会。我们就有可能走在世界创新的前列。
当然我们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中国巨大的市场。中国互联网网民七亿多,十几亿的人口,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有最大的市场,你就有很多去尝试、去试错、去创新的机会。在别的地方没有碰到的问题,我们先碰到了。所以我们就有机会先去思考,去寻找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产生其实就是创新产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