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的时候,人们已开始讨论未来的巨头都是谁了,有一种观点认为BAT将会被改写,百度将从BAT中掉队。当时百度的股价在90美元左右,市值不过300多亿,看样子确实危险。事实确实如此吗?切看下面的分析:
BAT不是那么好颠覆的!
坐拥大平台的这三家公司,在可见的将来还看不出有谁能够替代。目前阿里和腾讯市值各自在1500亿美元左右,百度在800亿美元左右。BAT坐稳第一阵营。
今天看看第二第三阵营的小巨头都有哪些?
第二阵营:蚂蚁金服、小米、乐视
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下设业务包括支付宝、芝麻信用、蚂蚁小贷、蚂蚁金融云、余额宝、招财宝和蚂蚁达客等,多为寄生在大阿里体系之上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这里面最有价值的业务当然是支付宝了,蚂蚁金服的主要价值应该是支付宝撑起来的。
据说蚂蚁金服A轮融资后估值就已达到450亿美元,而在寻求B轮融资之前,估值已喊到600亿美元甚至800亿美元。如果能按计划顺利上市的话,就目前这个估值就已超过百度了,上市后再有点溢价的话甚至能超过阿里本身和腾讯,这是乐观前景。
蚂蚁金服也是有挑战的,简单来说一个是外部竞争,一个是大环境的变化,还有一个是预期目标的艰巨。外部竞争主要来自腾讯,微信支付的快速崛起给支付宝带来很大压力。腾讯金融的证照资质一样也不差,依托庞大的社交网络,理论上蚂蚁金服能做的业务,腾讯全都能做,且能做得很好。此外,京东金融的崛起,也会给蚂蚁金服造成一定牵制。
第二,互联网金融目前显然处在低谷,政策有收紧的迹象,至少大环境不再像两年前那么宽松与狂热了。质地不错的P2P平台宜人贷上市后一路不回头跌了70%就是个警讯,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目前还无法产出大规模的正向回报,大家都在花钱砸市场,概念是否受市场追捧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第三,蚂蚁金服的预期目标并非仅依靠阿里体系做大,而是要扩张到外部,成为一个打通更多外部资源和场景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这与多年前支付宝的外扩口号很相似。阿里收购的企业很多,全都连上蚂蚁金服是没问题的,但是要真正扩展到体系外,还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蚂蚁金服的前路还有诸多不确定性,将其定位在第二阵营的准巨头还是合适的,其上市时机应会与宏观经济形势复苏密切相关,初步预测会在2018年左右。
小米
小米科技是过去4年的一个奇迹,是从几十个人的团队,一部工程机发展起来的,成立四年就已年销手机6000万部以上,成长速度惊人。小米独特的营销方式,还带动了互联网手机的热潮,模仿者众多,很多营销培训机构就光靠讲小米模式就赚了大钱。
其实就光凭小米看到了智能手机在中国普及的大需求这一点上,这家公司就很了不得了,再别提小米还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充分考虑到中国用户心理及行为特点的营销方式。一个集风口论、粉丝经济、互联网营销、硬件补贴等概念于一身的小米,获得了极大成功。
上一轮小米融资11亿美元,估值在450亿美元,如果按照当时的势头发展下去的话,小米在2015年就可以估值600-800亿美元左右,但大环境变了。小米在2015年出现了一些问题,曾经让投资人心动不已的高增长消失了,小米不但没能卖出原计划1亿部手机的量,连8000万也没到,最终销售数字应该在6800万台左右,而这仅比2014年的6100万台多了12%,这个发展速度是有些尴尬的,有大环境的问题,也有小米自己的问题。
整体的手机市场其实在2014年就已开始放慢增长了,而小米这两年一直在努力开拓下级市场,在千元机上下了很大功夫,放松了对中高端市场发生变化的警觉,被华为抢了先机。华为推出的中高端手机迅速占领位置,在2015年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从4100万部的出货量增长到6300万部以上。当小米意识到问题后推出中端机型,但为时已晚,收效甚微。战略上的失误,对小米来说是个相当大的遗憾。
2015年不独国内媒体,外媒对小米的估值也是饶有兴味,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小米下一轮融资可能会在现有估值基础上缩水。除了大环境变化和小米的战略失误之外,小米一直对标的苹果估值下滑厉害,也是原因之一。但不管如何,小米仍可算作第二阵营的准巨头。
乐视
单从上市公司乐视网的1090亿元人民币市值来说,这应该还算不上一家准巨头,市值甚至不如京东和网易。但要明白的一点是,乐视上市公司仅包括乐视网、乐视营销和新加入的乐视影业,乐视大部分业务并不在上市公司资产之内,包括乐视致新(电视)、乐视体育、乐视移动、乐视汽车等等。
2016年,乐视已每周两个发布会的速度向外推介新业务,除了电视之外,手机、影视、体育、汽车、自行车、教育、红酒电商等,没谁能说清楚乐视到底有多少新业务。在资本运作上,乐视也非常活跃、斥巨资拿下酷派、TCL、易到用车、国安俱乐部、章鱼TV等公司的股权,每每让市场大跌眼镜。很多人不明白的是,为何一个正向现金流并不充裕的企业,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做这么多事。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如果企业创始人的控制欲太强自然是不行,如果能秉承把大家拉进来一起做大,不忌讳让别人分些利益的理念,那就好说多了。
乐视这个品牌还是很强的,业务上也没什么禁区和限制,从视频跳到电视再到体育再到汽车再到VR,这个链条还是比较合理,自己慢慢做总是很慢的,引进外部资本快速做大,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是乐视体育,B轮融资10亿美元,目前估值40亿,而这一切只是在短短时间内发生的。乐视移动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手机市场的新进者,乐视手机去年卖掉500万台,今年目标定为1500万台,这种逆天的业绩,也只有在资本有效接入,把大家伙拢在一起干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占多占少有什么关系,反正都叫乐视。
乐视去年比较强调的一个理念是,“生态化反”,翻译过来就是生态的化学反应。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内容和渠道都是多元化的,聚在一起会有化学反应出来,一样的内容你只能卖CPM,我能卖的地方比你多,价值比你大。
不要看乐视的账面资产,要看其隐性资产,从目前乐视铺开的这个架势来看,这是往千亿美元走的布局。过去几年乐视并不被看好,但实际发展成绩却也并没让支持者失望,2016年应该是乐视比较关键的一年,是不是小巨头,今年应该能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