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历来是最能抵制新科技“搅局”的商业领域。自11世纪英格兰发行人类史上首笔置业抵押贷款以来,银行就凭借多条“护城河”建立了强大的行业帝国。而且,由于消费者惯于接受既有的金融服务,通常迟迟不愿更改自己的金融服务供应商,所以即便在市场动荡时期,银行与保险业的老品牌也一直坐稳地位,根基从来没有丝毫动摇。
于是,银行业形成了防御性的经济体系,建立起适应性强的商业模式。过去几十年,银行也乘了两大利好的东风,一是去监管潮流(始于1980年美国通过《储蓄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的时期),二是人口红利(例如婴儿潮一代逐渐年长,进入个人收入的巅峰期)。1984年到2007年里,美国银行的平均股本回报率(ROE)达到13%。上一次高科技掀起银行业波澜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因特网商机方兴未艾和互联网泡沫膨胀。
那八年间,从电脑服务公司网景(Netscape)首次公开募股(IPO)到eBay收购美国最大移动支付平台PayPal,不下450位“新星”向传统银行的地位发起挑战,他们涉及的领域包括数字货币、钱包、网络等多种新型业务。然而直到今天,只有不到5位挑战者幸存,发展成为独立的实体公司。虽然PayPal就是这极少数幸存的例外,但在很多方面它都证明了这一铁律:颠覆银行的统治谈何容易。
然而,传统银行占绝对优势的形势现在正在改变。我们对金融科技(以下简称fintech)领域企业的研究发现,这一领域的初创公司已突破2000家,而2015年4月1日还只有800家。金融科技业公司无疑在大行其道。(见图表1)
过去五年,金融科技领域吸引了全球将近230亿美元风投和面向成长期企业的增长型股权。这一数字还在迅速增长:仅2014年就高达122亿美元。(见图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