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环境、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业务资源等方面存在挑战
市场环境的挑战:高普及率条件下用户发展空间问题
我国当前发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与国外启动MVNO时的市场环境是不同的。国外MVNO普遍是在低普及率的条件下启动的,如欧美国家刚发展移动虚拟运营业务时移动普及率一般在30%~40%,最高也只有50%左右。而国内情况明显不同,我国当前移动普及率已超过90%,具有明显的存量经营的特征。高普及率下,移动用户净增放缓明显。此外,高普及率下,净增用户来源也发生变化。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在净增用户中,只有大约10%左右是第一次使用移动电话用户,其余都是多卡用户。因此,转售企业的用户来源主要是一户多卡用户,即存量用户的第二张甚至第三张卡。转售企业一进入电信市场就面临着激烈的存量用户争夺。从基础运营商的主战场来看,在低端市场“价格战”持续升级,在高端市场上通过合约捆绑、价值捆绑、服务捆绑等多种手段强化用户维系,使得转售企业发展用户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创新能力的挑战:探索差异化商业模式问题
从国外MVNO发展的规律来看,在业务发展初期,转售企业通过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切入市场,快速实现用户规模化发展,如FreedomPop以免费服务、社区营销等创新的商业模式迅速发展,在一年内获得10万用户,运营收入每月以20%的速度增长;汇聚一定用户规模后,MVNO工作重点逐步转向提升用户有效性和业务活跃度,努力实现转售业务盈利。
从市场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来看,我国转售企业赶上了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浪潮。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服务收入持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互联网移动化趋势也非常明显。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结合,未来有很大创新空间和发展潜力。我国移动转售业务未来能走多远,取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从目前我国转售企业的创新实践来看,个性化定制套餐、流量结转与分享,几乎成为转售企业产品的标配。从国外来看,此类竞争手段随着基础运营商和其他转售企业的跟进,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会逐渐弱化。因此,转售企业不能止步于资费计划、流量服务的差异化,还需要进一步大力探索资源捆绑、跨界融合的深度创新。
生态环境的挑战:流量批发价较高问题
目前转售企业与基础运营商签订的商务协议中规定了批发价每6个月调整一次,遇到市场零售价格重大调整时可另行协商制定新的批发价格,但得到双方认可的具体调整办法尚未完全达成共识。随着三大基础运营商之间竞争的加剧,基础运营商大幅下调4G流量资费,使得流量的批发价显得较高,资源池转售模式下这个问题更加突出,这不利于移动转售业务的发展。近期三大基础运营商通过不同方式分别下调了批发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量批发价的争议,但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一定的批零差价的空间,是保障转售业务顺利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基础运营商应该放开心态,主动构建一个正常的商业生态环境。
业务资源的挑战:码号资源紧张问题
转售业务发展在不同地域间的不平衡,导致在整体号码利用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部分转售企业在局部地区出现号码资源紧张的情况。此外,启用一个新的H码,需要经过网内数据制作和网间互联互通数据制作两个过程。根据以往经验,该数据制作过程约需3-6个月的时间,新的号码资源无法及时启用,也会造成转售企业出现号码资源紧张的问题。个别转售企业正在开拓物联网业务,该业务具有量大、低价值、难实名的特点,现有的170号码资源难以满足需求。
满足监管要求的挑战:健康发展问题
在客户服务方面。转售企业大多没有电信运营经验,是否能够完全落实向政府申报试点批文时的承诺,建立合格的长期客户服务能力和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也是一个挑战。转售企业应该在营销宣传、用户入网、计费收费、售后服务等环节严格遵守政府关于用户服务质量的相关规定。转售企业的营销宣传不能夸大其词或者误导消费者,否则必然会引起用户投诉。
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在业务开通以后,政府主管部门会对转售企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包括相关制度及技术手段是否到位。根据部25号令等相关规定,转售企业应严格落实《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根据针对移动转售企业电话实名制落实情况的暗访,结果显示转售企业违规率较高,下一步应该引起转售企业的高度重视。此外,转售企业还应该重视违法信息发现处置、违法信息投诉受理处置、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等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