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雅虎就是互联网的代名词。这家曾经的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在2001年初互联网泡沫达到高潮时,一度市值高达1200亿美元左右。
雅虎终于被出售了!
雅虎对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互联网上冲浪的网民来讲并不陌生,曾几何时,它就是互联网的代名词。这家曾经的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在2001年初互联网泡沫达到高潮时,一度市值高达1200亿美元左右。今天它在亏损了一段时间后,在投资人的压力下,不得不将主营业务卖给电信业巨头Verizon,只卖了区区48亿美元。虽然我很多年前在《浪潮之巅∙第一版》中介绍雅虎时就讲,它作为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不复存在,但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作为一个使用雅虎二十多年的老用户,我仍不免有不少感慨。
【雅虎卖便宜了吗?】
在评述雅虎被收购事件之前,我们必须先更正很多媒体和读者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雅虎被贱卖了,或者说雅虎这几年因为业务江河日下错过最好的出售时机(2006年微软曾经出价446亿美元收购雅虎)。这个错误的认识,或许来自于媒体标题党有意的误导,或许来自一些人的无知。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雅虎这次出售的只是它的主营业务加上相应的不动产(办公楼),而不是全部资产。一个大公司的资产通常包括这样几个部分:
净现金资产(现金+顾客应付款-债务+抵税额度)
所经营业务的价值
投资资产的价值
不动产
品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
一般来讲,互联网公司主要的价值体现在所经营业务的价值和无形的资产上。但是雅虎情况有所不同,它目前有近400亿美元(按照2016年7月份的股价计算,大约为390亿美元)的投资(主要是阿里巴巴和单独上市的雅虎日本)和50亿美元的净现金资产,这些构成了雅虎资产的大头。另外,它的专利也会是相当值钱的,根据微软购买加拿大北电公司和Google购买摩托罗拉专利的价格,这部分资产的价值至少在10亿美元以上。如果再加上这次以48亿美元卖给Verizon的业务和房地产,算下来今天的雅虎还值500亿美元左右,远不是很多人想象的“不到50亿美元”,甚至也比当年微软开出的446亿美元(收购雅虎全部资产)高出了许多。如果再考虑到上次微软收购失败之后,雅虎的干将陆奇离开公司到了微软,并随之带走了大批雅虎精英的话,雅虎今天能交出的这份答卷已经相当不错了。
当然,如果拿2001年互联网泡沫时1200亿美元峰值的标准来衡量,今天雅虎的市值确实被腰斩了。不过,雅虎已经是那个时代全球诸多互联网公司中表现最好,寿命最长的公司之一了。
和雅虎同时代的网景公司早已不存在,市值曾经也超过千亿美元的美国在线(AOL)最后在卖给Verizon时,(全部资产)只卖了40多亿美元,长期在微软羽翼下保护的MSN从来就没有盈利过,而且今天更是无人使用了。在雅虎之后,中国诞生了一批类似雅虎的公司,具有代表性的是新浪、网易和搜狐三大门户网站。今天它们在中国互联网的影响力也是不断在走下坡路,除了网易因为游戏做得好盈利比较可观,另外两家一直在微利和亏损的边缘徘徊。
不仅那个时代诞生的互联网公司今天境况不太妙,就是站在那一次互联网泡沫风口高飞的其他IT公司,境况比雅虎好的也不多。今天,相比2000年的高点,思科公司的市值下跌了70%以上,英特尔公司的跌幅也是如此,太阳被收购时跌掉了90%,而曾经得益于互联网基础建设发展的电信设备公司,如果北电、朗讯等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了。因此,雅虎获得今天的这个结局,虽然有它自身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属于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或者说那一拨浪潮过去了。
【从互联网1.0到移动互联网】
雅虎诞生的时代(1994年)我们今天把它称为互联网1.0的时代。那时,整个互联网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利用互联网做任何事情都有机会。同时,也正因为是一片空白,任何互联网公司必须做所有的事情,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在互联网1.0时代,一个网站(或者互联网公司)想要获得用户以及从流量而来的广告收入,就必须自己做内容,自己构建IT服务,自己想方设法地传播,同时还需要自己寻找广告客户。因此,那个时代的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是媒体公司、又是IT公司、既是通信公司、又是广告公司。
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些被称为门户网站的公司其实自己的定位相当不清晰。
它们的业务有些甚至是互相矛盾的,随之也导致了相应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矛盾。新浪公司在早期就将创始人王志东等人“赶走”,实际上就反映出它是将自己在定位成媒体公司还是科技公司上的矛盾。这种定位不清晰,可以讲是互联网1.0公司的天生缺陷。
相比其他互联网1.0的公司,雅虎可以讲是做得最好的,这也是它成为了那个时代代名词的原因。
互联网1.0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凡是和互联网多少沾点边的业务,互联网公司都想做,因此那些大型门户网站的产品线长得不得了。雅虎曾经拥有新闻(门户网站)、财经、邮箱、酒店机票、电子商务、搜索、视频、招聘、即时通讯等非常长的产品线,产品数量多到了用户必须先用搜索引擎搜一下雅虎的产品和服务,然后才知道该用哪一个的地步。类似地,早期的腾讯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以至于整个行业都觉得它的触角伸得太长了。由于互联网早起各种业务有很多空白的地盘,因此那种野蛮圈地、粗犷式发展所潜在的问题暂时被高速发展的表面繁荣所掩盖了。
但是,信息时代不再是一个打造航空母舰,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形成19世纪末那种企业联合体的时代。这个时代强调分工,强调发挥特长,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精。在互联网泡沫破碎之后,互联网行业渐渐进入了2.0时代,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用媒体行业的一个术语来表达就是“制播分离”,也就是说制作互联网内容的(人和公司),与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平台公司)分开,前者集中精力把内容做好,后者把服务做好。今天全球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Google和Facebook,其实并不拥有什么内容,它们实际上只是分发内容和互联网服务的渠道而已。Facebook之所以成功,并非仅仅是作为一个社交网络——社交网络早就有了,而是作为一个互联网2.0的平台,一个用户和软件从业人员可以自由发放自己内容和软件的平台。
通常,一个时代会造就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公司,而不是继续成就上一个时代的公司,这一点在《浪潮之巅》的基因决定论中已经有很多讲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到了互联网2.0时代,第一代的公司大多落伍了,就连Google虽然在很早就时收购了Blogger和YouTube这样的互联网2.0公司,依然一度被更为彻底的互联网2.0公司挤压得非常难受。而腾讯也是在那个转型时代危机四伏,它和360以及新浪微博的剧烈竞争都发生在那个时期。并非上一代公司做得不好,而是时代自然选择的结果。
Google和腾讯的第二次腾飞是幸运地赶上了新的一代互联网浪潮,即移动互联网或者说互联网3.0。拥有安卓操作系统的Google,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移动互联网,以至于它在和Facebook的竞争中重现获得了优势,而Facebook则通过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可以看成微信的国际版)等移动互联网公司,算是赶上了这一次3.0时代互联网的浪潮。类似地,腾讯公司远远甩开和其他游戏公司(腾讯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游戏)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微信这一款产品。2014年,当Facebook以200亿美元左右的高价收购一家仅有百人的Whatsapp公司时,大家都惊呼这个价钱是否太高了。但是,要知道如果腾讯没有了微信,它今天2200亿美元的市值至少会被腰斩,也就是说,Whatsapp比微信便宜得多。Facebook必须付出这个价钱,这是它需要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缴纳的入场费。类似地,阿里巴巴在外界普遍不看好时要坚持做自己的手机,也是因为它需要支付新时代的入场费。
在短短的20多年间,互联网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以至于20多年前最大胆的预言家都没有想象出今天互联网的繁荣。在这样也个飞速发展的年代,会不断成就新的伟大的公司,也会宣布那些曾经伟大的公司被淘汰了。像Google或者腾讯那样,几乎错过了互联网2.0时代之后,还能在3.0时代再次赶上来的,可以说是奇迹,这里面运气的成份要远远大于所谓管理者的水平。而雅虎则没有Google和腾讯的运气,它是被时代淘汰了,因此它得到今天这个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