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开幕。腾讯教育产品负责人付金懋出席了本次创新周,分享了其对后疫情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以及腾讯在智慧教育探索方面的一些成果。
腾讯教育产品负责人付金懋
付金懋认为,疫情给教育信息化带来了两个变化:第一,教育采购模式由采买产品到采买服务,不仅仅是做一个产品交付验收就结束,而是需要持续性的跟踪服务,根据变化把事情做好;第二,即教育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OMO(Online Merge Offline)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
付金懋指出,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着各系统账号之间互不相通、教师信息化素养差异大待提高、教学过程数据缺失等多重阻碍。基于此,腾讯教育正通过We Learning智能教育体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首先,统一整个建设和服务过程中的账号问题,通过建设教育身份管理系统,把散落在各个系统里的人员连接起来;其次,用云化、SaaS化手段,把所有的应用连接到家长、老师更常用的终端,实现教育应用的统一调用和统一管理。
同时,付金懋还详细介绍了腾讯教育在提升教师教学效率以及学生个性化学习上的探索成果。
以下为演讲实录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上半年的疫情对于整个教育行业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各位从业者感触更深一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教育的感受产生了很大变化,不知道大家是否意识到,分两个方面来看:
一个是2C,大家感觉到2C的教育市场有什么变化吗?大家会发现无论电梯中、网络中、电视中都看到2C教育公司的广告,为什么呢?因为疫情推动大家更加接受了在线教育并且愿意为此付费,在线教育企业投出的广告能带来相应的回报,9.9元的试听课ROI是很不错的。
第二个是公立校的影响,这个变化有什么感触吗?如果是一个孩子的家长,你一定在疫情期间新装了一个APP,或者新开了一个网页是教学相关的,可能是你之前根本没有接触到的。
我们看到了市场上的一些调研数据:第一个数据,高等院校全国1454所高校103万教师在线开设107万门课程,1775万学生在线学习,基本上实现了全员在线开课。第二个数据,基础教育方面国家教育资源平台教师使用率达到63.69%,省市级资源平台使用率达到52.81%,各类教育资源平台使用率都达到了历史新高。第三个数据是在线教育付费意愿达到59.5%,学习者更愿意为在线教育买单,这些都是疫情带来的影响。
整个新冠疫情对于公立校信息化行业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教育采购模式由采买产品到采买服务。
疫情期间因为爆发式在线上课需求导致各种平台都承载不了高并发压力,出现了一些无法访问的情况,教育单位这时候希望服务商可以持续把这件事处理好,不是交付验收完成就结束了。疫情期间腾讯帮助深圳、哈尔滨、湛江等七十几个地级市建设疫情复学码,进行局校人三级联动的在线健康状况统计和分析。如果是购买产品式,那么这些平台交付完成就结束了,疫情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就会变为新的需求而无法满足。但如果是服务型的,那么就会持续跟着需求的变化进行产品的调整和优化。
第二,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
Online Merge Offline(简称OMO)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疫情期间腾讯帮助北京、上海、广东、四川4个省教育厅建设了精品云课空中课堂,承载了超过5000万学生在线学习的需求。海淀区前几天发布了开学通知,也强调线下线上将同时开课,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模式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在后疫情时代教育信息化新基建方面仍然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粗浅的分析看主要有三大影响因素:
1、用户及账号统一问题
这是一个提了很多年的问题,各种教育系统应用之间信息仍然是不互通的。假设在座诸位是50家公司,你们50家公司之间的账号肯定都不通。作为教育局和学校购买了50家产品服务,仍然需要一个账号和用户体系将服务串起来,把数据归一化。
2、教师信息素养问题
在北上广深这些发达地区教师信息能力素养好很多,但是欠发达地区教师信息化产品使用效果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这也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比较重要的方面。
3、教学数据缺失问题
大家都在讲的教学精准化、个性化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教学动作全面的数据化,教学大数据的归集和分析才能实现精准和个性。现在教学动作上仍然有很多的数据依然是在线下,远远没有达到常态数据化。
腾讯教育基于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推出了WeLearning体系,定位服务于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的发展模式,将用户和应用进行连接,将线下与线上教学连接,用这些数据进行教学管理的分析和诊断。在这个体系当中腾讯希望和业界企业通力合作,帮助管理单位和学校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解决用户连接问题上,通过协助教育局建设教育身份管理系统,将教育成员集中管理,基于统一的用户和账号就可以把最前置用户统一的问题先解决。
账号统一起来以后应用怎么去找?50个应用50个入口,作为学校来讲让学生和家长使用的成本太高了,管理单位和学校希望在一个统一的端或者门户解决入口问题。腾讯智慧校园提供应用连接基座,可以把原来各种空间进行升级,连接到家长、老师常用的终端上,比如微信和企业微信等。
当下很多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是从上而下的,有一些应用功能没有顾及到老师的感受,造成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所以老师们怨声载道,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学校里工作繁杂的人是谁?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他们要处理家校沟通、作业批改、素养打卡等很多琐碎的事情。我们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提供一个班级助手功能,将这些琐事工具化,通过微信便捷实现通知、打卡、作业、考勤等功能,不改变原本的家校沟通模式,大约节省原来一多半的时间,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授课方面的工作。
关于老师教学中最频繁的作业动作,我们之前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调研。调研发现老师留作业形态比较多的还是教材课后题和教辅材料,有没有数字化、信息化,仍然停留在纸质上,学生交上来进行批改。在批改作业的时间上,语数外三科老师普遍用时都超过1小时,70%数学老师批改时间超过了2个小时。作业数据没有采集上来和作业批改耗时长这两个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呢?我们做了一个尝试,推出了企鹅智笔课堂产品。
企鹅智笔课堂通过让学生使用智能笔,在点阵化处理后的教辅和教材完成作业,将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进行采集,并且在过程当中为老师提供实时自动批阅,减轻老师的负担。这个方法不改变学生的书写习惯,依然通过笔在纸上作答,也符合国家保护视力和电子产品使用规定,也没有给老师增加额外的工作。学生通过手机蓝牙上交作业数据后,可以得到实时反馈批阅结果和错题解析讲解,以及在线个性化的推荐练习,也将分阶段的提供实体纸质个性化练习册,让学生可以个性化的学习。教师侧除了了解学生作答情况之外,还可以看到整体的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让老师更精准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便于进行接下来的有效教学。我们也希望跟各类教辅资源方、渠道方一起合作,共同努力把这件有益的事情做的更完美。
如何给教师提供一个更好用资源平台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们反馈比较多的是接触的资源平台都不好用,不符合需求。腾讯建设了智启备课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平台内汇聚业界最优质的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本地化和个性化。通过与学科网、乐乐课堂等内容伙伴深度合作,把视频、语音和题库等进行体系化加工,让老师更容易获取到他想要资源,满足应用需求。为了吸引老师可以主动使用,智启备课平台应用了互联网运营思路,用两方面做使用激励,一种是精神激励,一种是物质激励。精神激励通过用户使用获得的积分给予一些等级展现和个人曝光,物质激励提供互联网产品会员、点卡等通过使用积分来兑换,让教师工作之余还有一些额外的激励。
当我们已经有方法采集作业常态化数据、教师备课数据和精准教学过程性数据之后,接下来做什么?数据是自上而下产生的,但是整个教育大数据的应用需要一个顶层设计,实现智慧教育管理数据化、教学精准化、学习个性化是我们的目标。以前买了多个厂商产品,产生数据向上汇集以后再考虑用它干嘛,这个方式现在看起来可能有些问题。更科学的做法是有一个顶层设计,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均衡有一个理论分析模型,基于这个分析模型的数据要求,我们看到底需要补齐什么数据,再去建设相应的信息系统解决相关的问题。这个执行理念是从上而下的,数据的产生是从下而上。
之前在某西部地区有一个案例特别打动我,当地学校留守儿童居多,父母大多数在外地打工,班主任发现他们班有一个尖子生成绩下降特别厉害,老师在找原因,是不是学校方法变化影响的?是不是学生谈恋爱了?但都没有找到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我们在做调研和模型分析时发现了这个原因。原来是因为他出外打工的父亲回来了,原本应该是一个正向激励,父母在身边陪伴更好的家校共育,但是情况不是这样。因为父亲文化程度没有那么高,更多给孩子宣讲我外面赚钱多么不容易,我希望你多么努力和成功,青春期的孩子有逆反心理,觉得这件事情你都没有做到,为什么让我做,所以他产生抵抗和厌学。这个事情不是在校园里产生的,教授和学习过程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家庭关系因素影响了最终学习效果。在以前传统的成绩分析中没有那么直接表现出来因果,但当把教学数据和环境数据融合分析,这才能得到更符合教育学的结论。
我们也期盼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建能力和数据,我们希望与大家一起努力,让未来的教育质量更高,一起打造智能化的教育时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