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姚笛婚外情被媒体曝光,后他发布道歉声明,马伊俐以“且行且珍惜”作为回应,他们的反应,迅速引起更多的诟骂,许多网友认为,马伊琍对待此事的反应不够激烈,过于懦弱,那个名叫“马伊琍父亲”的微博发布的文章,也将马伊琍推向更难堪的境地。而前两天,文章和马伊琍共同现身,两人一起观看女儿滑冰。媒体报道称,他们很平静,“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里面的遗憾、不满,呼之欲出。
“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是他们的权利。其实,即便他们在事发前,就已经选择了以某种别人不能理解的方式,在家庭内部相安无事,是他们的权利,或者,即便觉得不妥,也能达成理解和谅解,也是他们的权利。
但我们不允许。这是道德最危险的地方,这种道德标准,是大家共同决定的,去掉了最高分,去掉了最低分,取其平均值,然后,所有人一起,来执行这一标准,用这个标准,把所有人削成一个套路。但一定有人,生活在不大接近平均值的区域,不属于黑,也不见容于白,但他们如果不惊动他人,不触犯刑律,生活在自己的区域里,这也没什么不妥。但道德,正因其隐形,因其正确,往往无处不达,它师出有名地擦拭尘埃,磨刀霍霍地将所有人削成一个范式。
刚刚看了一部拉斯·冯·提尔的新片,叫《女性瘾者》,故事主人公是一个从少女时期,就明确了自己性身份的女人,她在“填满自己”中,活到了五十岁,一个晚上,她被前夫打伤,倒在小巷子里,被一个老学究搭救,她向这个老学究,讲了自己一生的故事。说起来,她有性瘾,活在一个灰色地带,但始终奉行“成人、私密、自愿”的原则,并没有伤害到什么人,但她不得不面对“道德”的尺度,哪怕她自己对此也不以为然。
导演给她安排了一个喜欢树木的父亲,这个父亲,在她童年时,常带她去公园里看树,并告诉她,树的枝干是树的灵魂,但只有在冬天才能看到。所以,成年后,她的自我安抚方式之一,就是翻看一本植物叶子标本集,并努力寻找自己的“灵魂树”。导演之所以采用树木和叶子作为一个贯穿始终的意象出现在电影里,或许是要告诉我们,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灵魂。
回到文章事件上来,我不能理解的,倒不是他的出轨,而是人们对这件事的空前热情,文章发布声明的那条微博,被转发了将近一百三十万次,远远超过王菲宣布离婚的那条微博。借助这件事,人们掀起了道德、婚姻大讨论。甚至在他们沟通和谅解之后,情绪反而更加激烈。即便是我这样一个见惯看尽的老人,对这种热情,也感到惊讶。
显然,一件事如果有了讨论的价值,多半因为它变得不正常了。婚姻作为一种网格社会、管理成员的制度,作为一种经济互助小组和生育搭子,之所以突然变成了影视热衷表现的对象,为网络奉献了无数热帖,无非因为,在新的时代,它正在变得摇摇欲坠,它的框架、内容,都已经出现了可供商榷的缝隙,也正是如此,一旦有人伤害了这种制度,就会成为公众怒火倾泻的对象。
即便这样,在这种时刻,坚守那个道德标准,拿着它去削砍视野里所见的人,不同意他们的默契,不原谅他们的原谅,不满意他们的宽恕,也有点奇怪,毕竟,他们才是真正的当事人。你我遇到同样的事,不肯原谅,是我们的权利,他们遇到了这样的事,愿意宽恕,是他们的自由。
因为,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灵魂,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家庭,我们得承认,我们所持的那个道德模板,或许和别人有10%或者更多的误差。在消费、围观之后,不如尊重他们的和解,更大可不必,为他们的平静耿耿于怀。
转载请注明:艺宵网 » 让文章马伊琍在平静中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