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欢迎来到 艺宵网,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在线留言

如果大圣永远不再归来

看点 曹钺 0
 
如果大圣永远不再归来
我很好奇的一件事是:真的有4亿的大圣粉吗

有多少人被卷入“美猴王”的螺旋里?

这两天的朋友圈算是被大圣们占领了。新浪微博#六小龄童节目被毙#的话题已经升值热搜头条,阅读达到近6亿,讨论破百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原来1月26号的时候,六小龄童老先生在其微博上晒出了久违的“美猴王”扮相,并配文“已化好妆准备录制”。27号,有消息传出称郭富城与六小龄童搭档双美猴王闹春晚的节目。后来获悉,该节目未通过审查,无缘央视春晚。此消息传出,一时炸开了锅,网上群情激愤,矛盾直指央视导演组。最近央视一定是“水逆”了,各种摊上事儿。先有央视记者“冷哥”大闹安检被舆论一致谴责,猴年定制吉祥物“康康”遭一致吐槽,两者双双沦为新款表情包,后有彩排被泄密,可谓流年不利。成为众矢之的好像已经习惯,不久央视出来高冷的辟谣了,嗯,非常高冷的态度。

如果大圣永远不再归来
这两天的朋友圈算是被大圣们占领了

哦,原来六小龄童压根就没有收到过春晚的邀请函,何谈“被毙”一说呢,人家上的是戏曲联欢晚会。不对啊!猴年连猴王都不邀请,央视这是闹哪样?而六小龄童老师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回应的“若春晚需要,我义不容辞!”更将民众情绪引向了一个高潮……“猴年没有孙悟空对得起猴子猴孙吗?”“就算六小龄童在台上啥也不干,只是耍两下棒子,我也乐意看。”还有网友表示:“零点敲钟时,六小龄童喊一句‘俺老孙来也’,我就能泪奔。”微博上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不久,导演吕逸涛的微博被攻陷,吐槽骂声累积达150万+。

刷着屏,我很好奇的一件事是:真的有4亿的大圣粉吗,有多少人是认真地关注着西游与孙悟空,有多少央视黑,有多少情怀吹?这几年民意变得越来越不可琢磨,导火索式的事件往往成为一个情绪宣泄的口子,催生一场盛大而虚无的狂欢。

传播学中有一个理论叫“沉默的螺旋”。说的是社会舆论场上,个人在表明观点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于是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施,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转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又有多少,是卷入螺旋里的人呢?

我们的时代缺少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1983年除夕夜的八点,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转播了一档名为“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晚会的报幕人是当时家喻户晓、样貌甜美的青年演员刘晓庆。这是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一刻,从此中国老百姓的一项“新传统”开始形成。除夕之夜,做好年夜饭,听着迎春的爆竹之声,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和乐融融。

央视春晚的成功,背后是电视媒介的勃兴。在一年年春晚如火如荼的联排中,中国百姓电视剧的普及率上升了三十到四十倍。然而技术在发展,新的媒介出现,总会挑战旧的媒介。很多人觉得,互联网的出现只是改变了内容播放的渠道,其实在潜移默化中载体的力量在重塑人们的思想。当年青人们守着电脑,揣着手机各忙各的时候,曾经那个美好的“一家人围坐着看春晚”的场景已经被消解了。近些年央视春晚遭受诸多骂声,南北文化的隔阂、地域风俗的差异、社会敏感问题,一场盛大晚会逐渐变得众口难调,这背后是后现代主义下的多元化,让这一大台子戏所依赖的基础慢慢瓦解。

 
 
央视春晚的成功,背后是电视媒介的勃兴

从捧到骂,从喜欢到鄙夷,当中涉及一场社会文化的大转变。文化学者斯图亚特•霍尔认为,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建立在一套“编码”——“解码”的传播机制之上,在文字、影像、声音被转化为可传播的故事以前,制造者必须赋予这套编码以意义,这是一切的关键所在。如果说三十年前,春晚的生产者和春晚的消费者共用着同一台意识形态的“解码器”,那么今天,新时代的大众脑中的解码器已经改变,他们不再相信并且厌恶那些只听一句就令人厌恶的说教,他们不再认可编码器所宣扬的东西了。

为什么我们那么期待“大圣归来”?那么多人想看儿时的英雄再现荧屏?有好多好多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好的猴子扮演者等等,我只讲一个。人们迫切希望的,就是他们缺失的东西。阿多尼斯说:“童年是能够让你忍受暮年的那股力量。”而我们这儿的流行语,叫“勿忘初心,放得始终”。这样的场景你肯定熟悉,人们从繁琐的事务里抬起头,感到不快和沮丧,或感到目标变形,总喜欢说:我的初心呢。留住初心成为一种高贵的、有宗教感的追求,而丧失初心却成为一个人绝对不敢承认的事。看着那些在微博里叫嚷着“零点时看着大圣嗑瓜子我都能哭出来”的人们,由衷感慨:我们的时代太缺少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了,以至它变得如此容易……

成长,从本质上是一个人逐渐失去最初自我、更替为新的自我的过程,又因为这个过程伴随着压力、困难、不快的增加,人们对最初的憧憬总是怀揣巨大的怀旧情结。昨天我的朋友魏莹雅写了文章《大圣何时归来》,我愣了半晌,想起了很多与西游有关的故事,然后抛给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大圣永远不再归来呢?”

“大圣”那些年为我们带来的不止是经典

如果大圣永远不再归来

知名新浪大V笔记本爆料,此次“六小龄童节目被毙”话题是郭富城团队为宣传其贺岁新片捆绑炒作的结果。这件事我也不想多发表什么意见了,烂片不会通过炒作变成佳片,聪明的百姓也不会在同一个差IP下被骗两次。如果一部作品存在争议,那么至少还说明它有价值,所以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无视。

说到西游记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些年来一直层出不穷,却鲜有佳作。《大闹天宫》空有特效却没有灵魂,《情癫大圣》不知所云,《大话西游3》以情怀开档,而当年的感动、震撼与怅然若失都随风而逝……去年暑期档现象级的《大圣归来》收获了口碑票房的双丰收,但是我依然不觉得那就是中国动漫的曙光。电视剧方面,86版西游记后的作品江河日下,翻拍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还是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周星驰。怎能忘了西游?

1995年《大话西游》上映了,票房惨淡一败涂地。时至今日我们都应该感谢那些70后、80后大学生,没有他们的发掘,一部极其经典的影片可能就此淹没在滚滚洪流之中。他们都说,你在看大话西游的时候,如果笑得腹背抽筋,龇牙咧嘴,那么你很有幽默感。如果你看完了大话西游,你还笑得满地打滚,那么你其实什么都没看懂。如果你看完了大话,你忽然发现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泪水,你总算看懂了大话的第一层了。如果你看完大话,笑也笑过了,泪也流过了,忽然怔在那里,忽然觉得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那么你看懂第二层了。如果你看完了大话,默默的坐在那里,你感到无处可去,你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和无奈,你看懂第三层了。

与之相辅相成而问世的还有《悟空传》,千禧年后最震撼的西游叙事。“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大圣归来》里那张霸气十足的剧照,我真希望它是在诉说一个《悟空传》那样的故事:斗、战、胜,宁可死也绝不认输,“那一刻被电光照亮的他的身姿,千万年后仍凝固在传说之中。”

三年前的贺岁档,鬓鬓白发的周星驰早已不能亲自上阵,他或许已经想不起意气风发的模样,那个驾着七彩云霞的盖世英雄,但依然努力着,于是造出了这部披着《功夫》酷炫外衣的西游悲剧。那是又一次决绝,对以往西游叙事的颠覆,却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在原著的《西游记》里,沙僧、猪八戒、孙悟空皆是妖类,他们面目狰狞浑身邪气,完全不同于影视形象上的英姿飒爽。《西游降魔》,是一次关于原罪的解剖。

 
《大圣归来》收获了口碑票房的双丰收

有人说,西游记如果倒过来演绎,将会是一个更精彩的故事。对,但是太残酷了。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大圣归来》能让那么多人都感动,因为我们都需要那层糖衣,一个美好挺拔的想象共同体,来抵御现实的荒芜。

86版《西游记》30年光阴,春晚不也过33年历史,在宇宙浩瀚的时间颗粒中不过一粒微尘,它们皆是阶段性的产物。逝去的终将逝去,遗忘的终于忘记……给文明以岁月,不如给岁月以文明。

如果江流儿永远等不到他的“大圣”怎么办?

如果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骗局,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

当西游的历史并不存在,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苦,为什么而喜呢?

转载请注明:艺宵网 » 如果大圣永远不再归来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昵称 (必填) 手机号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