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欢迎来到 艺宵网,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在线留言

德国到底发达到什么程度,主要体现哪些方面?

看点 鸿鹄 0

德国的发达表现在多方面。当然经济方面无疑是其中最直观的一方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德国以3.997万亿美元的GDP总量成为仅次于美、中、日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与此同时德国还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诸如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等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都位于德国,德国的汽车生产量仅次于中国、美国和日本。德国的出口额曾在2003~2008年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位。

在以企业营业额排名的世界财富500强排行榜中有32家企业的总部设于德国。除了这些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以外德国还拥有大量的隐形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是指在国内或国际市场占大绝大部分份额,但社会知名度很低的中小企业。德国拥有1307家隐形冠军企业,在数量上远超美国,更是遥遥领先于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尽管如今的德国在经济总量上早已被日本和我国反超,但仍雄踞世界第四并牢牢占据着欧洲第一工业强国的位置。

在人均GDP方面德国达到了48196美元,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17位,超过了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德国还是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3100亿美元)。2016年德国的出口额为1.27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三大商品和服务出口国。德国的工业化起步比英国晚,但和法国、美国基本处于同一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60年代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开始扩散到法、美等国。

德国到底发达到什么程度,主要体现哪些方面?

19世纪早期起德意志一些地区也开始了工业革命。这在时间上只是略晚于法、美,但基本还是大体处于同一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德意志的纺织、冶金、采煤、农业化学和铁路运输等部门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实际上还并不存在统一的德国,德意志只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名称而非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这种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1818年拥有1050万人口的普鲁士作为德意志诸邦中一个强大邦国率先在其境内废除关卡。

普鲁士随后取消了国内关税和消费税的征收,宣布商品流转自由。1833年由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到19世纪中期关税同盟地区的工业总产量已发展到仅次于英、法的欧洲第三的位置。从1860年起普鲁士就大力营造铁路形成有主干和支线的铁路网。1850—1875年普鲁士的铁路长度由6044公里增至2.8万公里,机车增加了7倍,货车车厢增加了11倍,铁路货运量增加了19倍。到德意志统一时的铁路里程实际上已超过了作为欧陆传统大国的法国。

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使德国的经济发展获得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德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扶植产业发展。恰好这一时期正值国际上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之际,搭上工业革命快车的德国只用了40年时间就走完了之前英国用80年时间才走完的工业化路程。20世纪初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已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就在德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时却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而德国的战后复兴正赶上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德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历史上德国曾试图通过以发动世界大战的方式攫取世界资源。当然德国在某些具体资源的储量上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鲁尔区和萨尔区的煤铁资源就是德国近代工业化和战后经济复兴的坚强保障,但这并不足以改变德国在整体资源储量上的缺陷。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以及世界性的钢铁过剩现象的出现使依靠煤铁资源起家的鲁尔区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开始面临困境。从20世纪60年代起鲁尔区进行了一系列产业调整布局。

上世纪60年代鲁尔区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从而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继续加大第一阶段改善基础设施和矿冶工业现代化的同时重点通过提供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援助逐步在当地发展新兴产业。80年代以后德国联邦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发挥鲁尔区内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从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经过这番产业调整布局之后鲁尔区的石油消费量逐渐增加,炼油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70年代以后当地的电气工业、电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如今鲁尔区不仅生产着全德国80%的硬煤和90%的焦炭,还集中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2/3,电力工业、硫酸工业、合成橡胶工业、炼油工业、军事工业等均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二战后全球很多以采煤工业起家的老工业区都因为油气资源对煤炭资源的替代这一能源革命而走向没落,德国的鲁尔区却通过自我调整实现了转型。

鲁尔区的案例绝非孤例,因为这对整个德国都产生了启发:德国开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同时开发可代替现有资源的新型清洁能源以达到节约能耗、保护环境的效果。如今德国几乎有25%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自2004年以来德国对清洁能源行业的投资增长了122%,创造了一个支持近38万个就业岗位的行业,德国的失业率因此降到了5.8%。自1990年以来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25.5%。当然的德国的环境保护也不完全只是通过技术转型实现的。

从上世纪70 年代起当时的西德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90 年代初德国议会将保护环境的内容写入修改后的《基本法》。在《基本法》第20 条A款中写道:“国家应该本着对后代负责的精神保护自然的生存基础条件”。这一条款对德国整个政治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全德国联邦级别和各州级别的环境法律法规有8000 部,此外还实施欧盟的大约400个相关法规。从1972年通过第一部环保法至今德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法。

目前德国联邦政府、16个州和各个县政府都设有官方的环保机构,另外德国还有很多跨地区的环保研究机构。联邦政府每年的环保贷款达到近百亿欧元(1欧元约合人民币 10.8元),企业每年的环保投资在30亿至40亿欧元之间,德国已因此形成一个有近百万人就业的环保产业,每年环保产品的出口居世界前列。德国还制定有宠物立法,所以像什么遛狗不牵狗绳、放纵宠物随地大小便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如果有人弃养宠物,那么相关部门会通过电子芯片找到饲主的身份信息。

在德国弃养宠物还被拘留并处以最低2.5万欧元的罚款,虐待动物最高可以判处三年监禁。德国因此誉为“一个没有流浪猫狗的国家”。德国花如此大的力气保护动物当然不是为保护而保护,事实上这么做说到底是要保护人类所生活的环境。如果放纵流浪猫狗在大街上流窜既破坏环境,又可能造成狂犬病的传播。德国联邦政府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85% 的德国人把环保问题视为仅次于就业的国内第二大问题, 75%的人希望德国应该在环境政策上继续维持在欧盟的领先地位。

既然德国人把环保问题视为仅次于就业的第二大问题,那么德国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就业民生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德国计划在2020年创造50万个就业岗位,到2030年将创造80万个就业岗位。德国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发源地:早在1883年铁血宰相俾斯麦就颁布了社会保障法,也就是说当美、英、法等国的工人在经历每天十多个小时的超长劳动仍无法维持温饱的时候德国已在开始构建惠及全民的社会福利体系。德国拥有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全民医疗保险体系。

2005年德国医疗卫生体系支出中政府及个人分别负担77%及23%,德国男性及女性预期寿命分别为77岁及82岁,居世界第20位。在德国每个诞生新生婴儿的家庭都会得到政府给与的1000欧元补助;未满18个月的婴儿每个月有大约300欧元的奶粉补助钱,1岁以内的孩子可以领取每月100欧元的补助,2、3岁的孩子可以领取每月150欧元的补助;每个家庭第一、第二个孩子每月有188欧元的补助,第三个孩子每月有190欧元的补助,第四个孩子每月有215欧元的补助。

这些补助可以一直领到18岁,如果孩子在18岁后仍在继续读书深造的可以领到25岁;幼儿园到中学期间孩子的学费、教材、餐费全部免费,大学阶段公立教育免学费;与此同时诞下新生儿的夫妻双方可以享受长达3年的带薪育儿假期,也就是说德国妇女不仅不用担心因怀孕生产而被解雇,还可以在育儿期间享受工薪补助——可以领取相当于原薪酬67%的补助。德国员工全年工作187天、休假178天,也就是说接近一半左右的时间是在休假,一旦出现企业欠薪的情况政府会预先垫付工人的工资。

德国还是世界范围内义务教育的发源地:早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时期德国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就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在1763年到1819年期间德国的义务教育法规已基本进入到完善成熟时期。这不仅远远早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即使是近代史上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大英帝国的儿童也不得不早早挤在条件简陋的工厂上演”雾都孤儿“的悲剧,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德国儿童却早已在接受系统的义务教育。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为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从19世纪中期普鲁士已基本实现全国城乡的全面免费教育,在普法战争前普鲁士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97.5%,事实上很多国家是在20世纪乃至21世纪才达到这一标准。后来德军参谋总长毛奇在总结普法战争的成功经验时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在普及全民基础教育的同时普鲁士也建立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早在普鲁士还在向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之时他们就已建立了柏林洪堡大学。

普鲁士的大学从建立伊始就确立了一项基本原则:国家必须为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经费及物质支持,但不得干预学校的教育学术自由,不得限制师生的思维意识。高度成熟的教育制度使德国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储备:迄今为止已有103位德国人曾获得过诺贝尔奖。2007年至2017年期间德国发表和引用的论文数分别为101万和1624万。在全球排名前200名的大学中一共有10所德国大学。德国最近五年的专利发明数量为9.13万件,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

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所谓工业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终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目前“工业4.0”战略已得到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在其下属6-7个生产领域的研究所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已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如今工业4.0已成为德国的另一个标签,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工业转型竞赛。

转载请注明:艺宵网 » 德国到底发达到什么程度,主要体现哪些方面?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昵称 (必填) 手机号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