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APP借钱给你,表面上是为你提供方便,实际呢?

消费类型的APP在获取用户数据的同时,精准地描绘出了用户的消费“画像”,用户的年龄、消费习惯、消费水准等尽在掌握,超出年轻人购买能力的商品反复出现,买不起?

前两年一时火爆的P2P借贷已经随着国家的严厉打击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然后,现在的各种APP上却争相做起了网贷业务,使出各种各样的手段花式吸引用户来借贷。“放款快”、“门槛低”、“利率低”等字样经常在各大APP的宣传页面甚至主页出现,只要稍微不慎点击,就能进入借款页面。

那么多APP都想借钱给你,表面上是为你提供方便,实际呢?

粗略地统计了一下,现在不少手机APP虽然自己服务的领域和借贷毫不相干,但是却也丝毫不愿意放过“借贷”这块蛋糕。“滴滴出行”“美团”“美颜相机”等APP上都提供了借钱的窗口,有的APP利用“成为会员”来吸引用户借款,有的则通过送免息券来吸引客源。表面上看是为了用户借钱提供方便,但实际上,却无处不“坑人”。

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其实一时并没有借款的需求,但是日常生活已经习惯了使用这些APP,可以说人们的生活已经难以和一些APP尤其是用户基数较大的APP分离。因此即便没有借款需求的人,在所谓“免息”、“会员”等诱惑之下,有不少人也开通了借贷功能并完成借款。

那么多APP都想借钱给你,表面上是为你提供方便,实际呢?

放贷带来的利润有多香呢?能让如此多的APP趋之若鹜?

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不少90后、00后花钱的风格相比于他们的父辈们,可以说是“大手大脚”。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90后”消费金融发展现状监测报告》中有这么一组数据,中国“90后”短期消费贷款金额超3万亿,大约占2018年短期贷款的三分之一。可见,年轻人喜欢借贷消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用户中,九成以上都是80后、90后,在这之中,90后占比高达50%左右。这一部分消费欲望强烈却钱包不鼓的年轻人,正是借贷APP盯上的“肥肉”,毕竟年轻人借钱的需要和冲动相比于中年人更甚,还不上钱了,还可以向父母要钱还。

那么多APP都想借钱给你,表面上是为你提供方便,实际呢?

消费类型的APP在获取用户数据的同时,精准地描绘出了用户的消费“画像”,用户的年龄、消费习惯、消费水准等尽在掌握,超出年轻人购买能力的商品反复出现,买不起?没关系,APP借钱给你买,一张身份证一张银行卡,一分钟就能完成借款流程,一些走在时尚前沿,喜欢网购却又缺乏一定金融知识的年轻人们就这样进了“超前消费”的坑里。

有过信用卡的人都知道,一般刚申请的信用卡额度都不会太高,大多数处于2-5万元之间,而APP借贷的额度动辄宣称可以达到20-30万元,如此一来,那些意志力不坚定,消费习惯大手大脚的人就会掉进“买买买”的坑,极其容易发生过度借贷,超出自己的还款能力。还不上钱,借贷方就会电话轰炸,甚至波及你的亲朋好友,自己的个人征信记录也会受到影响。征信记录上如果有污点,以后买房买车贷款的时候,就可能对自己造成一定麻烦。

那么多APP都想借钱给你,表面上是为你提供方便,实际呢?

不仅如此,一旦开始借贷,你会发现手机经常收到其他借贷平台的短信,即便是没有借贷的用户只要在一些中小APP注册过,也可能会收到莫名其妙的借贷短信,这就是APP平台为了追求利益,把用户信息打包出售给了别的平台,导致用户被信息轰炸。

为了诱导年轻人借贷,很多APP会以“低年化率”吸引眼球,但是当真正注册借款以后,年化率一下子变成了20%甚至更高。对于新用户,平台还会时不时推出分期还款手续费打折的活动,而尽管打折过后,利率也不见得就很低。

那么多APP都想借钱给你,表面上是为你提供方便,实际呢?

更令人头疼的是,在各种优惠例如利息打折,首次免息7天等“小恩小惠”的轰炸下,如果用户不慎开通了借贷服务,后悔了想取消还难以找到取消的入口,甚至有的APP根本无法取消。

对于用户而言,尤其是年轻人,一定要把持住自己的购买欲望,避免陷入“以贷养贷”的漩涡当中,毕竟天上不会白掉钱,无利不起早,APP更不会白借钱给用户,年轻人要谨记,再容易借到的钱,也是要还的,并且,得还得更多。

内容出处:,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文章链接:http://www.yixao.com/boke/25023.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