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的理财现状:没钱、不懂、碰壁就怂

近年来,理财观念不断被提及,市面上也有不少理财课程鼓励大家试着进入股票、基金和保险的“大盘”中。

但始终还是有这样一支“生力军”,他们坚定存钱,不愿意在数字利率、曲线走势上费工夫。

比如大四学生徐娜理解的“理财”,就是“把钱放在理财平台里面。”

每个月生活费仅留有200-300元剩余,她简单对比了余额宝和朋友推荐给她的理财通两款产品的收益率后,将钱存进了理财通。

在徐娜看来,管住自己花钱的欲望,比起所谓“理财生财”的话语可靠得多。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

两个月买了51支基金,有人问我“致富经”

许飞有时感叹,把自己乱买的那些基金卖掉,心里舒服多了。

近一两个月,许飞在网上冲浪的时候经常会看见“牛市来了”这类消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还在读大学的许飞用零花钱买了第一支基金。“原本是想学理财,增加本金,然后觉得基金要比银行(利息)高一些,比股票稳一点。”

然而,在各种理财界面首页出现的红艳艳的基金涨跌幅曲线,打着各种“精选”与“优品”的口号,在各类排行榜上高居榜首又陌生费解的基金名称,把许飞弄得心痒难耐却又一头雾水。

他承认,自己其实并不十分了解其中的运作。于是他开始在微博、知乎上到处搜罗信息,在理财页面上参考基金的排名及其历史涨跌,一目十行地浏览着讨论区里的“哭”与“笑”。

在做足了一番“功课”之后,许飞开始挑选基金,怕不小心亏得多,将手里的闲钱分成几十块一份,分散在不同的板块。

许飞了解过,早在2016年,国家就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计划在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而今年突然爆发的疫情,无疑让医药行业更加备受关注。于是在过年的那段时间,许飞先买了医药行业的基金:“我就想着疫情期间医药方面的基金应该不错。”

刚开始的时候,他就选了医药和消费两个行业,后来又陆续买进了新能源和科技等其他板块,“新能源感觉很有前途。还有科技,跟风买的。”

他用于购买基金的钱分得很散,一天买一点,不知不觉,许飞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买了51支基金,在基金上的投入已接近5000元。

7月10号,许飞在豆瓣上的“用利息生活|投资理财小组”中晒出自己购买51支基金的壮举,光截图就有十几张。

小组里的其他成员调侃他:“这是给自己做了个沪深300出来吗?”还有不少小伙伴跑来找他“取经”,向他询问“致富”的成果与秘诀。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

豆瓣小组成员的热评

许飞万万没想到,自己这“摸着石头过河”的路还没走一半,倒是已经可以给别人“传授经验”了。

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这件事情:原来许多人都不懂。大家都有一颗赚钱的心,却只会问“路在何方”。

对于他们的提问,许飞也不敢乱指挥,他小心翼翼地建议:要不还是先看两天吧。

“可以少赚,但一下子亏得多了,我承受不来”

拥有51支基金的许飞被小组成员戏称为“每日阅兵”与“后宫翻牌”的“行为艺术家”,但他本人其实并没有为此感到骄傲。“跟风买的基金比较多,看着确实有点麻烦。”

刚开始他只投入几十块、几百块时,买了也就由它放着,但偶尔看一眼,发现跌了几块钱,许飞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疼。

“我还是学生,自己的本金也不多,主要还是求稳。我可以少赚,但一下子亏得多了,我真的承受不来。”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

许飞表示自己也是“战战兢兢”的

这一点,刚工作一两年的刘枫深有同感。她每天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收益明细。刘枫每个星期往里面定投12-42元不等,终于在坚持了53个星期后卖掉了基金。

“它涨的时候特别慢,但至少每天都还是有收益的,结果几天的时间就把之前的收益都跌没了。”

眼见下跌的势头似乎还要继续,再持很可能连本金都保不住,她选择抛掉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支基金。

刘枫回看自己的购买记录,其实到最后自己也就损失了十几块钱,“你没多少闲钱的时候,就是亏几块钱你都觉得受不了。”

7月20日时,许飞又在豆瓣上晒出了自己的理财月报,上面显示7月16号日收益为“-205.35”。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

许飞晒出的收益记录

他在帖子上写道:“我错了,我应该好好听话,做个乖孩子的,就当是锻炼心态了吧。”评论里面不少人大呼:“你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按照许飞最初设想的稳扎稳打的策略,基金在手中的持有时间应该达到一到两年。但最近这一两个月,他被所谓“牛市”的说法影响,跟风买了好几支基金,期望能够短期暴利。“后来,我发现自己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与时间。”

许飞每天紧盯着自己的收益在盈亏之间反复横跳,心情七上八下的。与他不同,“佛系”女孩欣欣自今年开始,就把所有的积蓄都扔进了余额宝里。她将余额宝当作一个虚拟的存钱罐,两三个月都没有理过它。

欣欣很早就对理财有所接触。她的父母在股票、基金、保险还有外汇方面都有所涉及,家里也放着许多财经杂志和股市入门书籍,小的时候,欣欣就把它们当“厕所读物”都看过一遍。

2019年年底,欣欣手里本来还持有一支买了三个月的基金,里面留着她旅游计划的经费。考虑到离考研二战还有不到半年时间以及各种形势,欣欣果断放弃了继续购买基金或股票等理财产品,因为她觉得,“如果真的想用钱生钱,那是一个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东西。”

她发现理财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关注涨跌状况,再看着讨论区里,涨的时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跌的时候“哀鸿遍野,哭声阵阵”,心态免不了起起落落。

“何必呢?反正你赚的还不多,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我也不是巧妇”

关于心态这回事,似乎是每一个理财者都会挂在嘴边的话。知乎上,半佛仙人在“一个从0开始学习理财的年轻人,有什么避坑经验”的帖子里的高赞回答,第一点就提到投资理财的“元规则”:用自己用不到的钱来投资。

半佛仙人补充:“一旦你触犯了元规则,你很难保持心态,因为你输不起。”

“不是有句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我也不是巧妇。”许飞感慨道。

刘枫也提到了“无米之炊”的问题,但对于她来说,“无米之炊”并不是钱很少,准确地讲,应该是能用在理财上的钱很少。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

刘枫的基金定投记录

刚工作的时候,刘枫每月的工资约7000元。她住在表姐家里,并没有在租房问题上“大出血”。每月除去生活必需的花费,总还能剩余四千多元,相比起许多刚工作的年轻人,这毕竟是一笔还算不错的存款了。

但刘枫回忆,相比“理财投资”,自己其实更热衷于在知识付费APP上“自我投资”,看到感兴趣的历史或心理学的课程,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学习,书架上也摆满了讲座教授或者朋友推荐的书籍。“买了这些课程和书籍,再买上几件衣服,忽然就觉得钱不够花了。”

“钱太少了,而且也不知道怎么合理投资。”对于刘枫来说,每个月往基金里定投进几十块钱已经是她能接受的最大额度的投资了。

有了那次“赚起来慢、亏起来快”的“很失败”的理财经历,刘枫此后就再没买过基金、股票一类的理财产品,连挂在首页的理财推荐都没点进去看过一次。

从那之后,她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存钱”的行列,至于存款要达到多少自己才会再次考虑理财投资,刘枫说:“留出生活必需的那部分外,存款总额得达到一定程度,大概五十万左右吧。那个时候手上闲钱多了,心情才会比较放松,愿意去尝试。可能那时候……拿几万出来试试吧。”

还是学生的许飞跟刘枫相比,手上的积蓄无疑更加拮据。他原本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尝试,赚点钱,并提高自己的理财知识,结果从基金试水回到了积攒本金的“起点”,却发现“自己绕了个大圈子”。“毕竟我的本金也不多,想多挣,那是妄想。”

7月22日,是他在豆瓣帖子上的最后一次更新。许飞写道:“我发现,基金就是要拿久一点才行……但能不能拿住,能拿多久,那得取决于你是用什么钱买的。”

在卖掉了一部分跟风乱买的基金后,许飞喘了口气,更加坚定了接下来陆续处理掉自己手里基金的决定。从他接触理财到现在,总体上算是盈利的,但他依旧表示自己的重心不会在这上面。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

许飞陆续卖出手中基金

回顾自己这半年的理财经历,许飞总结道:“我觉得自己现在最主要的是蓄力提升自己,多积攒本金才是王道。”

内容出处:,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文章链接:http://www.yixao.com/boke/9121.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