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
过分便捷就易牺牲安全
“不实名认证,我连红包都抢不了,也发不了,真是太不方便了。”北青报记者周围少数还没有实名认证的用户如此抱怨,还有人觉得认证过程太麻烦,又是上传身份证照片,又要验证银行卡,很繁琐。他们甚至觉得央行此举是小题大做。在他们看来,部分支付机构管得不那么严,对消费者是好事,多省事啊。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便捷和安全不可能绝对兼顾,加大验证强度长远来看对消费者肯定利大于弊。
在回答“支付账户的实名验证要求会不会影响便捷性”时,央行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办法》要求支付机构在开立Ⅱ类、Ⅲ类支付账户时,分别通过至少三个、五个外部渠道验证客户身份信息,是为了保障客户合法权益,防范不法分子开立匿名或假名账户从事欺诈、套现、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是对支付机构提出的监管要求,支付机构负有“了解你的客户”的义务。
在身份验证过程中,客户只需要按照支付机构的要求在网上填写并上传相关信息即可,并不需要本人去相关部门证明“我是我”,而是由支付机构负责与外部数据库或系统进行连接并验证客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
此外,《办法》还规定,综合评级较高且实名制落实较好的支付机构在开立Ⅱ类、Ⅲ类支付账户时,既可以按照三个、五个外部渠道的方式进行客户身份核实,也可以运用各种安全、合法的技术手段,更加灵活地制定其他有效的身份核实方法,经央行评估认可后予以采用。这既鼓励创新,也兼顾了安全与便捷。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认为,对用户来说,过分强调便捷,就容易牺牲安全,发生“转账太轻松,后悔也晚了”而造成损失。《办法》对于个人支付账户分为三类,Ⅰ类账户交易额相对低,实现快捷;Ⅱ类和Ⅲ类客户实名验证强度较高,需要经过多层交叉验证,验证强度越高,转账限额越高,既可满足客户常用小额转账的便捷性,又为信息和资金安全加了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