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山东省曲阜的孔庙内,看到孔子当年讲学的“杏坛”南侧,有一石栏围护的古桧,相传为孔子亲手种植。树旁有石碑篆刻为证,上书“先生手植桧”五个大字。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霜,树皮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了,只剩下嶙嶙风骨依然支撑着树冠上的一片绿意。
四川彭城种桑育苗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诸葛亮便屯军植桑于此,并亲手种植了八棵桑树。每逢农历三月三,方圆百里的老百姓便来此朝山,民俗文化活动历史悠久,有歌谣“三月三朝葛仙山”,就与古代蚕市有关。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生前给后主刘禅上表的书上写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
文人大都喜欢竹,自古以来,竹就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竹形直、节劲、姿秀、色翠、声幽、境雅。文人从竹中读出了亮节、风骨、虚心、谦恭的君子美质。唐代诗人王维酷爱竹,他隐居辋川时,栽种了很多竹子,并在竹林深处弹琴自娱。有《竹里馆》诗为证:“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多么清幽绝俗的月夜竹林,多么安闲自得的弹琴长啸之人啊!
杜甫也是个爱竹人,曾有诗曰:“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片片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与竹为伴,诗人的闲雅之心和安然之志跃然纸上。
“长堤春柳”是扬州瘦西湖著名风景之一。瘦西湖呈狭长形,全长约十多里,湖边筑有长堤,堤上道旁遍植杨柳。阳春三月,柳丝拂水,翠色满堤,柔情万种,所以古时便有“多情最是扬州柳”之说。传说隋炀帝登基后,为了道路畅通扬州,曾下令开凿济渠,开通济渠从洛阳直达江都,称隋堤,并在渠畔广种垂柳。隋炀帝身先士卒,亲自栽柳,还御书赐柳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极言树木成长之艰辛。每看到春天树木生发,欣欣然之外,怀想古人植树,心中不由得生出思古之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