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电商冲击、成本上升、模式老化使实体零售业一直处在艰难转型的寒冬。
实体零售业不景气 频繁关店裁员
近日有消息称,全球最大外资零售商沃尔玛打算在今年1月底前再度裁掉数百人。在裁员的同时,沃尔玛还频繁采取关店措施,例如去年1月份仅在美国就计划关闭154家门店。
过去一年里,传统零售业关店潮似乎并没有得到好转,这股自2015年开始刮起的关店风依旧来势汹汹,几乎席卷了实体零售的所有业态。
根据联商网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在单体百货、购物中心以及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业态中,22家公司共关闭了41家店铺。
实体零售店为何陷入关店潮的泥淖?
近几年,不少实体零售店迫于业绩下滑、成本增加等经营压力选择关闭门店。众多门店关停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实体零售业面临的困境。
商超巨头中百集团在2015年财报中指出:受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消费信心不足,收入端增长乏力而人工、租金费用压力刚性上涨,渠道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实体零售行业景气度仍在低位运行,消费复苏缓慢,行业增长压力较大。
结合相关数据来看一下:
图2 实体零售行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网络零售的前景并非一片光明
经过多年的高速扩张,2015年网购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5.2%,已经超出美国、日本以及台湾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水平;网购的流量红利渐入尾声,目前中国网购人数约4.13 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约30%,与20岁至40岁人群(网购主力军)规模基本一致。随着网购群体增速的逐步放缓,未来新增客户的获客成本将逐步增加。
从上面两幅图可以看到,电商巨头天猫和京东近几年双11的成交额一直保持增长,但是增速却明显下滑。这与电商平台竞争激烈、流量红利渐入尾声等不无关系,可以说电商市场已成为一片红海。
实体零售如何突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所长王微认为,实体零售商品消费面临三方面的流出:高端消费在向国外流,中低端在向网上流,而商品消费能力在向服务消费流。分析来看,消费流向海外与生产制造企业的关系比较大,实体零售业想自救,还是应该从线上销售和服务消费这两方面做努力。
第一,实体零售业应加强创新变革,注重体验感和社交化 。
首先,线下零售并非全军覆没,便利店作为一种即买即走并逐渐发展成为提供生活服务(如缴纳水电费等)的一站式渠道,销售额稳健增长,与传统大卖场以及超市的萎靡不振形成了鲜明对比。
图3 快速消费品城镇零售渠道销售额 (来源:《2016年中国购物者报告》)
2016年8月的调查显示,近四成便利店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据估计,2016-2020年便利店业态销售额增速在8%-10%,增速显著高于其他业态。
其次,随着国内新一轮消费升级,消费重心正从简单的物质满足转向商品和体验的双满足,“婴童经济”、“快乐经济”等体验式业态蓬勃发展,2015年中国健身行业、少儿培训以及连锁餐饮等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14%、19%和11%。线下实体店作为天然的服务载体,未来有望借助体验式业态重新聚合客流,降低获客成本。
综上所述,实体零售商应加强创新变革,超市、大卖场等可以布局便利店,购物中心则应该加快转变以收租金为主的盈利模式,提升自身的体验感和社交化,适应消费者的新变化。
第二,实体零售业应重视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网购发展初期,线上线下确实存在竞争。但随着网购的不断发展,这种竞争逐步变成合作或融合。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线上与线下打通的商家已经超过100万家。
图4 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的优势对比(资料来源: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
在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看来,线上线下零售业各具优势,其中,线上的优势是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而实体店在物流、服务和体验方面具有优势。他认为,如果实体店网点分布均匀,通过发展网订店取、网订店送,可以发挥明显的物流优势。此外,还有服务、体验,都需要面对面,实体店优势明显。如果能够把线上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势和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的优势结合起来,零售业的优势就会非常大,就会真正发生“流通革命”。因此,实体零售业应注意扬长避短,结合自身条件实施O2O策略或与电商展开合作,让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购买门店提货,进而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